痔瘡是什麼?

痔瘡是因為肛門內壓力升高,使得肛門直腸管黏膜下層的靜脈發生擴張及曲張以及其懸吊結締組織系統之破壞所引起。白話一點的說,就是肛門口的血管,因為壓力太大被撐開了。很多痔瘡的患者並沒有任何不適,因此也不需要處理。但有些痔瘡會出血、肛門搔癢、疼痛、滲便或脫垂,所以了解如何預防痔瘡很重要! 痔瘡 的 好發族群

最普遍的原因是由於久坐或久站的生活習慣,例如上班族,缺乏運動,以及食用太精緻的食物所引起。而造成肛門壓力上升的原因則以長期便秘為最常見。長期的便秘或婦女懷孕期間局部壓迫致使血流鬱積。其他與痔瘡形成相關的因子包括蔬果攝取不足、肥胖、因病長期臥床,以及一些會引起腹內壓經常升高的疾病,例如肝硬化,腹水,腹腔內腫瘤及攝護腺肥大等。另外有趣的研究也指出,坐式馬桶跟痔瘡的增加有關,蹲著上廁所不僅上廁所的時間較短,也可能減少痔瘡。減少坐馬桶的時間與次數,對於預防痔瘡可能是有好處的。 我有沒有得痔瘡?如何自我診斷?

有時候上完廁所擦屁股後發現衛生紙上有血,這是不是就代表有痔瘡?血便是臨床上常見因消化道出血導致的症狀,有時服用酒精或一些藥物(如Aspirin、NSAIDs、類固醇藥物等)也可能導致腸胃刺激出血。大號時用力不當所造成的肛裂也有可能是血便的原因。痔瘡分為內痔與外痔。肛門口有一條齒狀線,在齒狀線以內的表皮是屬於腸道黏膜,而齒狀線以外就是一般皮膚。內痔就是腸道黏膜的突起物,症狀會以出血為主,偶而也會因為過度鼓脹造成脫垂而凸出肛門外。外痔則是皮膚上的突起,皮膚的神經較豐富,疼痛會較明顯,而且肛門外觀也看得出來。有些痔瘡還會內痔與外痔同時出現,稱為混合痔,內痔及混合痔嚴重時可能出現脫肛情形。痔瘡外觀呈紫褐色、大小不一,柔軟成結節狀,常見於肛門口。痔核血栓時患者輕則自覺肛門搔癢,壓迫;重則有燒灼樣的疼痛感覺,無法坐下,且常於排便時因糞便排出擦破而流血。有些人甚至還會出現滲便的現象。因此如果我們看到大便有鮮血或是肛門口有摸到凸凸的東西,很有可能是痔瘡造成的,可以找大腸直腸外科做進一步檢查。 長痔瘡怎麼辦? 醫生會怎麼處理?

如果症狀不嚴重,醫生會先考慮保守治療,包含多吃富含纖維素的蔬菜水果、多喝水、溫水坐浴(以38~39℃溫水注入盆內,臀部坐在水中,以促進肛門的血液循環)以及塗抹痔瘡藥膏(緩解局部不適、止癢、止痛、消炎)、軟便劑、栓劑、局部硬化劑注射等。假如症狀持續或惡化,對於出血的內痔就要考慮結紮或冷凍等方式。對於脫垂或太過鼓脹的內痔,還有產生疼痛的外痔,手術會是一個比較合適的做法。手術常見有疼痛,因為外痔包含正常的皮膚,肛門口又算是神經豐富敏感的部位,所以術後一周內可能必須用止痛藥、軟便劑配合溫水坐浴減少不適。但像孕婦、免疫不佳、服用抗栓塞藥物以及肝硬化等免疫力不佳的患者,建議先採取保守治療,一般懷孕期間的痔瘡症狀可能在小孩出生後症狀改善;而免疫不佳、肝硬化或抗栓塞藥物的患者,在結紮術後比較容易引起出血或感染等併發症。 平時如何預防痔瘡的發生?

  1. 保持大便通暢,多吃含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每日喝充足的水份以防止便秘,大便時不可閱讀報章雜誌,避免肛門局部充血,惡化痔瘡。
  2. 如廁後可以使用溫水沖洗肛門三到五分鐘,並減少局部磨擦及傳染之發生,同時利用水溫坐浴促進局部循環改善。
  3.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烈酒、麻辣鍋等食物,減少肛門的刺激。
  4. 避免久站或久坐,減少肛門局部之淤血,常做 有氧 運動以及下肢與臀部的肌力訓練,促進肛門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

資料來源:1. 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9701/10.htm2.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27&pid=1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