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就算三天三夜不睡覺,也不一定會爆肝嗎?畢業季到了!又有許多新鮮的肝要投入社畜勞力市場了呢!這時的你是不是擔心自己又淪為下一個黑白人生的主角呢?ēSEN告訴你!肝才沒那麼容易爆呢!

簡稱「爆肝」的猛爆性肝炎到底是什麼?

所謂猛爆性肝炎指的是肝臟功能突然之間的嚴重喪失。肝臟具有許多功能,包括營養素的代謝、合成及解毒功能,合成凝血因子及製造白蛋白,以及免疫作用。當人因為某些原因突然發生肝細胞大量壞死,致使肝的功能大量喪失,即為猛爆性肝炎。

而一般人常說的急性肝衰竭、急性猛爆肝衰竭,其實說的都是猛爆性肝炎。猛爆性肝炎的發生率雖然低,但是發作起來卻是來勢洶洶,死亡率高達8成,值得大家留意。

有學者分得更詳細,若是在黃疸發生後的2周內發生肝性腦病變,為「猛爆性肝衰竭」,但若是黃疸大於2周,但在12周內發生肝性腦病變,則稱為「次猛爆性肝衰竭」。再更細分者:若黃疸發生後7天內即發生肝性腦病變,則是「特急性肝衰竭」,若是黃疸發生後1到4周內發生肝性腦病變為「急性肝衰竭」,若是4到26周內發生肝性腦病變,則是「亞急性肝衰竭」。

肝才不會因為熬個幾夜就爆掉!

但長期熬夜的確會讓肝臟發炎!

研究顯示將實驗大鼠睡眠剝奪(sleep deprivation),會造成諸多器官的細胞損傷,其中最嚴重的就是肝臟。其原因是由於紊亂的生理時鐘造成不正常免疫反應,產生自由基,使DNA,也就是我們重要的遺傳因子損傷。而細胞偵測到自己的DNA有無法彌補的損傷時,會啟動一連串的自我毀滅程序,學理上叫做「細胞凋亡」(apoptosis)。

在人類上缺乏「睡眠剝奪導致爆肝」的證據及案例,但有諸多研究顯示,睡眠不足(<7小時),的確會導致肝臟脂肪累積,變成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一種肝臟的慢性發炎。

怎樣才會爆肝? 普拿疼競是可能造成爆肝的兇手之一!

俗稱的爆肝,也就是猛爆性肝炎(fulminant hepatitis),是一種急性肝臟衰竭的狀況。通常是由於病毒感染、藥物過量,甚至某些遺傳性疾病,如:威爾森氏症(Wilson’s disease),一種無法代謝銅而累積在肝臟的遺傳性肝炎。

先從藥物過量說起, 最常見造成爆肝的藥物即是唾手可得的「普拿疼」。 因此在美國,普拿疼常常拿來被當作自殺的工具。當這種藥品在體內迅速累積時,會造成肝細胞大量壞死而引發急性肝臟衰竭。在這裡就不跟大家說吃幾顆會爆肝了,總之,吃普拿疼吃到飽才有可能會爆肝。

再來,猛爆性肝炎的大宗即是病毒感染,尤其是A型肝炎、B型肝炎、以及E型肝炎最為常見。A型及E型肝炎主要的傳染途徑是糞口傳染,當帶有病毒的糞便污染了當地的水源、食物,在被人類吃下肚時就會感染。通常流行於衛生條件較為落後的國家,例如:東南亞地區、印度、巴基斯坦、中國…等等。

爆肝有什麼症狀呢?

猛爆性肝炎的症狀一開始常常很不明顯,可能只是容易噁心、嘔吐、腹脹、胃口變差、右上腹不舒服、倦怠、疲勞,之後就會出現黃疸、眼睛變黃、茶色尿,然後腹水及腳腫、皮膚容易瘀青等。隨著肝組織損傷愈來愈多,以致肝臟合成和代謝解毒的功能喪失,由於體內腸道細菌分解蛋白質產生的氨無法被代謝排出,含氨物質會隨血液到達腦部,傷害中樞神經,所以患者會開始出現腦病變。

當出現肝性腦病變時,患者會出現情緒及性格改變、睡眠形態改變、及意識混亂等現象,依肝性腦病變程度可分為4期,不同的期別也有不同的死亡率。

出現肝性腦病變後,許多患者還可能併發腦水腫,或因感染而引發敗血症,這些是猛爆性肝炎患者常見導致死亡的因素。

猛爆性肝炎該怎麼治療?

當肝臟出現無可挽回的壞死時,唯一的途徑只有緊急換肝了。其餘大多是支持性療法,取代肝臟原本的功能。例如:給予抗生素、軟便劑,減少腸道內氨的生成;給予葡萄糖水取代肝臟原本糖質新生的功能;有腦水腫危險者給予將腦壓的藥物;給予維生素K以及冷凍血漿,取代肝臟原本製造凝血因子的功能。若是因為普拿疼中毒導致的猛爆性肝炎,有解毒劑。而B型肝炎則有抗病毒製劑可以使用。

本篇文章替大家解惑了幾個關於爆肝的迷思:爆肝的死亡率雖然高,但其實肝沒有那麼容易爆。造成爆肝的原因可能是藥物濫用、病毒感染,或者是衛生環境較差的地方,造成糞口傳染的A型肝炎與E型肝炎的傳染,也有可能導致爆肝。

Reference:

  1. Kim, D. (2018). Short Sleep Dur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bnormal Serum Aminotransferase Activities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 16(4), 588-590. doi:10.1016/j.cgh.2017.08.049
  2. Everson, C. A. (2014). Cell Injury and Repair Resulting from Sleep Loss and Sleep Recovery in Laboratory Rats. Sleep , 37(12), 1929-1940. doi:10.5665/sleep.4244
  3. Almeida, C. M. (2016). Sleep, immunity and shift workers: A review. Sleep Science , 9(3), 164-168. doi:10.1016/j.slsci.2016.10.007
  4.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cute_liver_failure
  5. https://www.liver.org.tw/journalView.php?cat=12&sid=180&pag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