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重點:

  • 什麼叫精神疾病?
  • 「他(她)有精神病」到底是什麼意思?
  • 精神健康、身心健康越來越受關注
  • 沒有所謂的正常或不正常
  • 我們該追求的不是「正常」,而是「自由」

「請問平常有什麼慢性疾病?」醫師詢問病人「心臟病。」「好的。」「腸胃疾病。」「還有嗎?」經過了幾十秒的沉默後「精神疾病。」咦,你有突然覺得拗口嗎?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_02

為什麼我們脫口說出精神疾病這三個字的時候,好像都會有某種程度上心裡的阻礙?而回答其他慢性疾病的時候,似乎沒有這樣的情形?「精神疾病」所指的,精確點來說,又是什麼呢?以下這一段會稍微嘗試解釋這個疑問,但內容較艱澀,讓我們一起深吸一口氣後服用。

什麼叫精神疾病?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_03

精神疾病 (Psychiatric Disorders),顧名思義,是一種身體器官生病了,跟所有其他疾病一樣,只是這個生病的地方,在大腦,並且由精神病學症狀表現。雖然很直白也很直覺,但是人們的確常常不自覺的忘記這件事,因此還是值得再度強調,精神疾病,就是大腦生病了,也可以想像是大腦這台電腦當機了。大方向來說,精神疾病 (Psychiatric Disorders) 可以分為精神官能症 (Neurosis) 與精神病 (Psychosis) 兩大類。精神官能症 (Neurosis) 指人們在適應功能不良狀態之下,所造成的社會功能損害,其中包含的主要診斷包含憂鬱症、焦慮症、恐慌症、強迫症、厭食症等,這類疾病並不會讓個案失去現實感。而精神病 (Psychosis) 則指稱會使個案失去與對現實的判斷力,而失去現實感的疾病,這類的疾病大多沒有病識感,簡單來說就是個案通常不能察覺自己有生病,主要包含思覺失調症,雙向情感障礙症(俗稱躁鬱症),妄想症等等。因此精神疾病的多樣性十分的大,本質與表現皆十分不同。

「他(她)有精神病」到底是什麼意思?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_04

不管在新聞媒體、報章雜誌、或是當我們在討論精神疾病、或是使用精神病這個中文詞的時候,常常有混淆含糊的狀況發生。不清楚的一句「他有精神病」在討論的,是所謂比較大範圍的「精神疾病 (Psychiatric Disorders)」,還是「精神病 (Psychosis)」?中文對這個字也的確並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因此要使用中文對這些概念作進一步的解釋,再深入討論更細微的概念,建立疾病的共識,也就更加的困難。困難,並不表示不可能。

精神健康、身心健康越來越受關注

現今世代,精神健康(或身心健康)逐漸越來越受重視,社會的現代化、結構改變、以及精神醫學的進步,都是可能的原因。以前的社會大眾基礎知識相對不足,現在反而是在各種社會情境下,社會大眾都會問出很有挑戰性的問題,這代表的,是社會大眾其實希望能夠更了解精神醫療,對於精神醫療的害怕正在慢慢消失,才願意有行動希望有進一步的了解,這是一個過渡期的現象,也正代表精神醫療正在讓大家更接納、更認識。台灣對於精神疾病的關注與接受度,這幾年持續上升,我們看到思覺失調症在媒體和戲劇上的版面增加,也看到憂鬱症是不是不知足的事件,會在媒體上延燒。這些都引起廣泛的社會關注和討論,有討論才有理解,有理解才有包容。有了包容,我們的社會便會越來越好。進到一個人人都更願意嘗試看見最深層的自己、也能夠寬心接納每個人的時代。我們感謝許多公眾人物試著喚醒公民們對精神疾病的認識和關懷。我們感謝在公共政策平台上「新增精神心理認識的課綱」順利通過一階段連署。我們感謝越來越多的個案願意站出來讓大家了解他們的人生故事。

沒有所謂的正常或不正常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_05

回過頭來,難道有精神疾病,就是所謂的不正常嗎?人生的樣貌百態,真的很難定義所謂的正常,以及所謂的不正常。某些種類的精神疾病,是個案的自我感受到壓力時而產生的心理自心裡防禦機制。好像內心躲入了防空洞,或是包裹了鎧甲、防護罩一般,雖然相對安全、舒適,卻也被囚禁了起來,失去了靈魂的自由。在治療過程中,個案失去靈魂的防護罩,必須被直指面對心中傷口,有如洋蔥般一層一層被剝開般赤裸。而心理從業人員扛起責任、幫助病患,將他們心靈的裝甲小心翼翼的卸下來,一邊照顧柔軟脆弱的靈魂,讓個案以更自由的姿態飛舞在世界上。

我們該追求的不是「正常」,而是「自由」

沒有正常與不正常。但有自由與不自由。我們該追求的,不是把每個人都治療成「正常人」而是讓每個個案得到靈魂應有的自由。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_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