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疼痛 
 “物理治療與運動訓練” 
 - 
 💥如果你運動時有疼痛,要注意下列三項事情讓你知道什麼該停止運動、什麼時候該改變運動的模式(或運動量),跟什麼時候是可繼續進行運動: 
 - 
 1️⃣ 運動過程有疼痛 
 2️⃣ 運動後24小時的症狀 
 3️⃣ 症狀隨時間如何改變 
 - 
 🤕 理論上,我們當然希望疼痛是能控制在最低範圍或完全沒有 (0-3/10)。運動時出現適當的疼痛 (4-5/10),也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 
 - 
 📉 運動後,疼痛應該在24小時內逐漸減少至運動前的狀態,隨著時間過去運動後的症狀與疼痛耐受度應得到改善。 
 - 
 🚨 可是當疼痛都沒有得到改善時,我們必須回想運動的內容及參數,並改變其中一項來繼續達到運動的目的 
 - 
 🤔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管理運動時的疼痛,控制在可接受範圍內,根據自己的運動課表,可改變以下的參數: 
 - 
 ✅ 活動度 
 📌 如果深蹲會痛,可嘗試改成半蹲 
 - 
 ✅ 動作 
 📌 如果這個動作會痛,可試另一個動作,以達到同樣訓練目的。 
 - 
 ✅ 收縮模式 
 📌 如果向心收縮(肌肉長度縮短)會疼痛,可試離心收縮(肌肉長度延長)。如果還是會疼痛,可試等長收縮(肌肉收縮 長度不變) 
 - 
 ✅ 身體姿勢 
 📌 坐姿肩推會痛?把椅子往後調整5-10度看看 
 - 
 ✅ 休息時間 
 📌 增加組間休息時間,不因肌耐力而限制訓練量(組數) 
 - 
 ✅ 頻率 
 📌 如果一個禮拜練5天太多,改成一個禮拜3-4天 
 - 
 ✅ 時間 
 📌 如果跑步20分鐘會讓膝關節不舒服,把時間降低成15分鐘。或嘗試間歇性的慢走跑步20分鐘 
 - 
 ✅ 重量 / 負荷 
 📌 如果硬舉100公斤有疼痛,降低重量。如果在柏油地上跑步會痛,可嘗試改在運動場上跑 
 - 
 ✅速度 
 📌 速度較快的運動動作,需要消耗更多的體能。可嘗試讓速度放慢 
 - 
 💯歡迎分享到你的限時 標記我 按收藏
#jamesthephysio signing ou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