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身上突然冒出一顆東西,你以為是痘痘。心想說不能擠,但仍無法遏止手指的衝動。
等等,
在你擠爆之前先看一下這篇🙏
.
🌵毛囊炎(Folliculitis)
=毛囊發炎
毛囊因為潮濕、悶熱、摩擦等等因素發炎,長在皮脂分泌旺盛的區域。若被細菌入侵則會形成看似痘痘的膿包,感染範圍會擴大。
刮鬍子、除毛、常擦類固醇藥膏、頻繁用抗生素,都是常見的原因。一般健康的人會自行痊癒,稍微擦藥和保持清潔即可。
/
🌵癤(Furuncle)
=毛囊炎+周遭組織發炎
台語叫ㄉㄧㄥˊ ㄚˋ,最常因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一開始是腫脹且疼痛的硬塊,可能有一點點膿頭。後來紅腫迅速長大、膿頭擴大,最後爆開。
癤需要醫師用乾淨器械引流和局部抗生素藥膏,可能需要吃抗生素。自己亂擠又不擦藥真的會完蛋,即使痊癒也有可能留疤。
/
🌵癰 (Carbuncle)
=好幾個癤連結在一起
範圍比癤更大更深,通常是有慢性病或是衛生條件很差的人才會變這樣。
自行修復的時間需要數週,但更多的情況是繼續惡化。必須用吃的或注射的抗生素。
/
🌵表皮囊腫(Epidermoid Cyst)
俗稱粉瘤,看起來就像大顆的閉鎖型粉刺。但粉瘤和粉刺最大的差異在於:粉瘤多了一個囊袋。這個囊袋會把應該代謝出去的角質、油脂等等廢物通通包住,累積在袋內就像小籠包。
粉瘤會比粉刺更大,也不會自行消退。自己擠掉是沒辦法痊癒的,因為只要囊袋還在就會再長,找醫師做清除才能斷根。
/
🌵脂肪瘤(Lipoma)
脂肪形成的良性腫瘤,不會癢、不會痛、軟軟的,摸起來偏深。
脂肪瘤就是乖乖地慢慢長大,往往是覺得太大顆影響美觀才來求醫。因為它沒有開口所以不太可能用擠的擠出來,需要局部手術切除。
.
其實所有的皮膚病灶都不該擠。
有些不用擠它,自然會慢慢代謝修復;有些擠了也沒用,只會害它發炎。
有時候醫生幫忙擠或引流是為了加速復原,而且是用乾淨器械加上藥膏,不是在家用剛抓完餅乾的手指。
反正有問題先掛皮膚科準沒錯!(親身經驗)
#皮膚 #皮膚管理 #皮膚保養 #痘痘 #醫美 #皮膚科 #家醫科 #醫學 #醫生 #護理 #醫院 #衛教 #medicine #dermatology #pimple 5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