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教大家—肌少症如何破解

】
若講到痠痛,提到肌少症似乎很奇怪,但其實 #有不少人的痠痛是因為肌肉流失太多所導致的 ,今天李胖醫師就來講講肌少症的痠痛解方。
人體骨骼肌肉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

年過40之後,身體的肌肉量會以每年減少0.5~1%的速度流失;65歲後則以每年肌肉流失的速度可達1%~1.5%。而肌少症的患者,其肌肉流失的量是正常流失的好幾倍,肌肉流失太多,自然就會對生活造成影響


肌少症的三大特徵

1. #走路慢 。
因為肌肉流失,腿部肌肉難以支撐身體重量而導致走路變慢。
2. #力量差 。
手臂握力下降,原本可以抬取的重量,變的無法支撐;嚴重者甚至無法擰開瓶蓋。
3. #體重輕 。
沒有吃多或是吃少,半年內體重下降超過5%,就要注意。

正常人如果罹患肌少症,可能在1~2年內會因為肌力變差,稍微運動就容易氣喘如牛,需要休息,四肢手腳的平衡感也會變差,手拿物品會拿不穩,走路步伐不穩而跌倒機率增加。

肌少症的痠痛來源有兩種

1. #肌肉流失
2. #肌耐力變差
肌力的減弱、耐力的降低,會使日常生活運用到的肌肉負荷過多,長久下來,也會加重關節的負擔,因此造成肌少症的人容易腰痠背痛

肩頸緊繃

下肢腫脹


所以只要增加肌肉,肌少症造成的影響就會大大降低。

肌少症的痠痛解方

1. 飲食增量,抵銷流失。
2. 要長肌肉,最重要的營養素就是蛋白質,多攝取好的蛋白質,如牛奶、雞蛋、雞胸肉、豆腐。
正常來說,蛋白質的攝取量,每天每公斤建議攝取 1.2∼1.5 公克的蛋白質,但是肌少症的人可以多吃點蛋白質,但不要超過體重每天每公斤2.0公克的蛋白質。
3. 規律重訓,增加肌肉。
4. 每周運動3至5天,每次至少30分鐘,當然越久越好,可以依照個人體質來調整。

有氧 運動:慢跑、健走、騎腳踏車、太極拳、游泳

無氧重訓:啞鈴、彈力帶、各式重量器具
5. 腸胃通順,消化良好。
現代人因為工作壓力,熬夜加班,常導致三餐無法定時定量,腸胃容易脹氣,排便不順,甚至導致胃食道逆流,這時就要好好運用中醫來調理腸胃,只有腸胃消化好、吸收好,吃進肚子去的食物才能好好被利用。

李胖醫生最後提醒大家,平常一提到肌肉痠痛,大家就會想到使用針灸的方式來緩解痠痛,治療好身體痠痛的同時,可能一不小心就忽視肌少症的可能性,所以如果肌肉常常痠痛,又感覺到最近走路變慢、力量變小、體重變輕,就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