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憂鬱症屬於一種情感疾病,病患會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並帶有憂鬱情緒、缺乏愉悅的感受,可能會伴隨睡眠障礙、食慾改變和活力減退等症狀。

一般基層醫療面臨的憂鬱症有以下兩種:

  • 原發性情感疾病  
  • 次發性憂鬱症    包括嚴重器質性疾病引發之憂鬱症,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庫欣症候群、巴金森氏症、中風、失智、癌症等;也有可能是藥物的副作用導致,如類固醇、干擾素等;另外也可能是次發於其他精神疾病,如焦慮症、思覺失調症和適應障礙症等。

成因

多數學者認為憂鬱症與遺傳、早期發展經驗、性格受到生活壓力事件、缺社會支持等環境問題有關。

上述因素會使得下視丘—邊緣系統—腦下垂體—腎上腺功能軸發生異常;研究發現憂鬱症與生物胺(norepinephrine, serotonin, dopamine)和神經內分泌(epinephrine, cortisol, thyroid hormone, growth hormone)有高度相關。

症狀及診斷

  • 以美國精神醫學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V)第五版,對於重症憂鬱症病患之診斷標準可以下列9項症狀判斷:  
  • 憂鬱情緒      
  • 睡眠障礙  
  • 失去興趣和快樂感      
  • 罪惡感和無用感  
  • 活力減低
  • 注意力和記憶力衰退
  • 食慾減低或增加
  • 精神運動激動或遲滯
  • 自殺的意念和行為

上述的9項症狀中,若有5項且其中一項必須為憂鬱情緒或失去興趣者,症狀至少持續兩週、幾乎每天如此,嚴重到會影響日常工作與社交活動(非藥物濫用和其他身體疾病造成),則為重度的憂鬱症患者。

DSM-V將低落性情感及慢性重鬱症者合併為持續性憂鬱症

臨床上的憂鬱症警訊:  

  •       無理由之身體不適      
  •    憂鬱、焦慮症病史,或物質濫用  
  •  
  •    近期有失落和傷痛事件  
  •  
  •    憂鬱症家族史  
  •  
  •    慢性器質性疾病  
  •  
  •    經歷重大創傷  
  •  
  •    生活壓力事件  
  •  
  •    具有情緒障礙病史  
  •  
  •    更年期  
  •  
  •    經濟困難  
  •  
  •    配偶有憂鬱症  
  •  
  •  對次發性憂鬱症之評估:  
  •       人口背景資料      
  •    疾病史  
  •  
  •    藥物使用  
  •  

實驗室檢查

目前  沒有生化指標 可以確切診斷憂鬱症,實驗室檢查的目的是為了排除次發性憂鬱症或可能加重憂鬱症之其他病因。

一般建議超過40歲病患若要使用三環抗憂鬱藥劑前,應先做心電圖檢查,排除心臟傳導障礙的問題。

治療

重鬱症病患應合併使用藥物及心理治療,會比任一單獨療法效果更好;若無法兩者同時進行,輕度至中度患者可優先考慮心理治療、重度憂鬱症患者則先以藥物治療開始。

精神病性憂鬱:以抗憂鬱藥物合併抗精神病藥物,亦可使用電痙攣療法

次發性憂鬱症:以治療原發疾病為主

藥物治療

六大類抗憂鬱藥物:

  1. 第一代抗憂鬱藥物:三環抗鬱藥與其相關抗鬱藥、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台灣目前可以使用MAO-A選擇性可逆性抑制藥
  2. 第二代抗憂鬱藥物: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藥、腎上腺素再吸收抑制藥物(SSRIs)、血清素調節藥(SNRI)、非典型藥物若是從未使用過抗憂鬱藥物的病患,可優先選用副作用較低的第二代抗憂鬱藥。
  3. 年長者對藥物副作用較敏感,可先以成人起始劑量之一半開始服用,較適合年長者之抗鬱藥劑包括citalopram, escitalopram, sertraline, mirtazapine, venlafaxine, dulozetine, bupropion。
  4. Sertraline是二代抗憂鬱藥物中腹瀉副作用較明顯的藥物;burpropion較沒有性功能障礙的副作用,並具有戒菸的效果,不過合併之焦慮症狀療差;
  5. mirtazapine藥效起始時間快,長期服用會增加體重;Fluoxectine, paroxetine之藥物交互作用較多;
  6. TCA對重度憂鬱症患者知療效佳,但不適用有心臟傳導異常之病患,亦建議避免使用在缺血性心臟病患者;SNRI雖然比SSRI緩解憂鬱症率高,噁心、嘔吐等副作用顯著。

門診諮詢或心理治療

憂鬱症常見的促發因素為心理及社會壓力,可運用     SPEAK    approach技巧協助病患因應社會壓力:  

  • S – schedule—協助病患訂立日常作息    
  • P – pleasure activities—娛樂活動    
  • E – exercises—鼓勵運動、協助患者建議自信
  • A – assertiveness—肯定自己
  • K – kind thoughts about oneself—正向看待自己  

若病患具有人際關係困難、內心衝突、慢性的心理及社會壓力、單獨使用藥物效果不佳等狀況,可轉介臨床心理師進行心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