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14個國家中做的研究調查,有大約12%的人在一生中會罹患憂鬱症,世界衛生組織更是將憂鬱症列為第11名造成失能、死亡的主因。

Q:心情不好,看醫生都被診斷成憂鬱症?憂鬱症為什麼要看病?

事實上憂鬱症的診斷是需要經過一系列專業評估得知的,並不是心情不好都會被診斷成憂鬱症。

短期的心情起伏是正常的,但症狀的「嚴重度」、「持續時間」、「無法控制」、「對日常生活影響加劇」時,求診是必要的。

憂鬱症不單只是憂鬱情緒的困擾,也包含許多生理上及思考功能上的障礙。現今醫學研究已經證實憂鬱症不論成因為何,都涉及「腦神經系統失調的狀態」,包含「神經傳導物質的功能不平衡」,或是「特定腦部區域的功能異常」,都可能是造成憂鬱症各種症狀的潛在因素。

Q:憂鬱症為什麼找上我?

目前尚不清楚導致憂鬱症的確切原因,跟許多精神障礙一樣,可能涉及多種因素,例如:

  • 生物學差異 :憂鬱症患者的大腦似乎有某些生理變化,但目前機轉尚不明確。
  • 腦化學 :神經傳導物質是存在於大腦內化學物質,最近的研究顯示,這些神經傳導物質的功能及作用的變化可能在憂鬱症的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
  • 激素 :體內荷爾蒙平衡的變化有可能與憂鬱症的發生有關;在懷孕和分娩後數週或數月(產後)、甲狀腺問題、更年期或許多其他情況都可能導致激素變化。
  • 遺傳特徵 :在家族中若有相似病史,發生憂鬱症的機率也會提升。

Q:憂鬱症就是不努力、想太多、不知足?

如上所述,憂鬱症在現代被認為是一種大腦功能出現異常的疾病,因此更不該把憂鬱症與性格上的缺失,不努力,想不開等輕易的畫上等號;事實上,社會大眾對於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的錯誤認知,反而會加劇病患的症狀。

Q:憂鬱症的治療—憂鬱症一定要吃藥嗎?

憂鬱症治療的方法越來越多,除了傳統的「藥物治療」以外,「心理治療 (含心理諮商)」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對於初次診斷的憂鬱症患者,最佳的治療建議是合併使用「藥物治療」及「心理治療」。

重鬱症病患應合併使用藥物及心理治療,會比任一單獨療法效果更好;若無法兩者同時進行,輕度至中度患者可優先考慮心理治療、重度憂鬱症患者則先以藥物治療開始。

精神病性憂鬱 :以抗憂鬱藥物合併抗精神病藥物,亦可使用電痙攣療法

次發性憂鬱症 :以治療原發疾病為主

藥物治療

六大類抗憂鬱藥物:

  1. 第一代抗憂鬱藥物:三環抗鬱藥與其相關抗鬱藥、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台灣目前可以使用MAO-A選擇性可逆性抑制藥
  2. 第二代抗憂鬱藥物: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藥、腎上腺素再吸收抑制藥物(SSRIs)、血清素調節藥(SNRI)、非典型藥物
  3. 若是從未使用過抗憂鬱藥物的病患,可優先選用副作用較低的第二代抗憂鬱藥。
  4. 年長者對藥物副作用較敏感,可先以成人起始劑量之一半開始服用,較適合年長者之抗鬱藥劑包括citalopram, escitalopram, sertraline, mirtazapine, venlafaxine, dulozetine, bupropion。
  5. sertraline是二代抗憂鬱藥物中腹瀉副作用較明顯的藥物;burpropion較沒有性功能障礙的副作用,並具有戒菸的效果,不過合併之焦慮症狀療差;mirtazapine藥效起始時間快,長期服用會增加體重;fluoxectine, paroxetine之藥物交互作用較多;TCA對重度憂鬱症患者知療效佳,但不適用有心臟傳導異常之病患,亦建議避免使用在缺血性心臟病患者;SNRI雖然比SSRI緩解憂鬱症率高,噁心、嘔吐等副作用顯著。

門診諮詢或心理治療

  • 憂鬱症常見的促發因素為心理及社會壓力,醫師可能會使用 SPEAK approach技巧協助病患因應社會壓力:
  • S chedule—協助病患訂立日常作息
  • P leasure activities—娛樂活動
  • E xercises—鼓勵運動、協助患者建議自信
  • A ssertiveness—肯定自己
  • K ind thoughts about oneself—正向看待自己
  • 若同時具有人際關係困難、內心衝突、慢性的心理及社會壓力、單獨使用藥物效果不佳等狀況,可轉介臨床心理師進行心理治療

Q:我是憂鬱症患者,我生活中能做些甚麼?

生活方式和家庭療法

憂鬱症通常不是一種可以自行治癒的疾病,不過除了專業治療外,這些自我保健步驟也能夠提供幫助:

  • 堅持治療計劃 :不要跳過心理治療課程,即使心理感覺良好,也不要停止藥物治療,一旦隨意停藥,憂鬱症狀隨時都會再度出現,你也有可能會出現戒斷症狀。
  • 了解憂鬱症 :與憂鬱症相關的教育可以激勵自己堅持治療計劃,可以鼓勵家人了解憂鬱症,以幫助他們理解和支持自己。
  • 注意警告信號 :相信與你配合的醫師,了解可能引發憂鬱症的原因,並制定合理、適當的治療計劃。
  • 避免飲酒和消遣性藥物 :酒精或藥物也許可以減輕憂鬱症的症狀,但長期下來可能會使症狀惡化並讓憂鬱症更難被治療。
  • 照顧好自己 :飲食健康、多運動、充足睡眠,可考慮步行、慢跑、游泳、園藝或其他喜歡從事的活動;良好的睡眠對身心健康是很重要的。如果有合併睡眠障礙的問題,記得與醫師溝桶、討論解決的方式。

Q:ĒSEN小叮嚀:陪伴憂鬱症患者,我能為他做些甚麼?

三不守則

  1. 不鼓勵: 不要一直對患者說「要加油」、「要正向思考」等鼓勵性語句
  2. 不責備: 不要責備患者「都是他的錯」或「有病就什麼事都做不好」的話
  3. 不反駁: 面對患者沮喪的話語, 傾聽即可,切記不要一直反駁對方說的都是錯的

六個正確觀念

  1. 關心:時刻注意對方,不要讓他過度沈浸在憂鬱情緒中
  2. 傾聽:認真聽對方說話,不要打斷
  3. 不要不理他:憂鬱症患者很容易拒絕與人接觸,但不要因為這樣就放棄陪伴他
  4. 說出來:若憂鬱症患者有談起自殺等議題,不要迴避,可以討論
  5. 一起出去玩:適時邀請對方出去玩,但不要強迫
  6. 鼓勵就醫:積極鼓勵憂鬱症患者就醫,讓患者有機會可以減緩症狀

ĒSEN小叮嚀

本身是憂鬱症患者的話,可以嘗試維持固定作息、多曬太陽、隨時察覺自己的身心靈狀態⋯⋯等,透過生活習慣調整去控制憂鬱的情緒發作;若身邊有患有憂鬱症的朋友,可以多佳陪伴和關心,切記不可污名化憂鬱症等精神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