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頭痛」是最常見的神經系統症狀,且只有少部分的人被適當診斷與治療。此外,根據台灣頭痛學會統計在台偏頭痛其盛行率約為9.1%,男女比例約1:3,年齡層分布相當廣泛,尤以青壯年人口比例最高。而且偏頭痛的終身盛行率,女性為95%,男性則為90%。

Q:什麼是頭痛?症狀有哪些呢?

頭痛指的是在頭部任何部位的疼痛。

可能發生在頭部的單側或雙側,於某個位置開始以輻射狀將疼痛感散佈到整個頭部,可能會感受到劇烈疼痛、脈搏式痛或鈍痛。頭痛可能逐漸發現或突然出現,時間可持續一個小時到幾天不等。

頭部的疼痛,有時也會合併頸部疼痛。

根據國際頭痛醫學會的國際頭痛疾病分類第三版,頭痛診斷主要分為:

  • 原發性頭痛→ 包括偏頭痛(migraine),緊張性頭痛(tension – type headache)及三叉自律神經頭痛(trigeminal autonomic cephalalgias),叢發性頭痛(cluster headache)
  • 次發性頭痛→ 全身性的感染、頭部外傷、腦血管疾病(如中風)、頭部腫瘤、青光眼、自體免疫相關疾病(如血管炎)或藥物副作用
  • 疼痛性顱神經病變
  • 其他顏面痛和其他頭痛

原發性頭痛的典型症狀:

  • 偏頭痛:
  • 反覆出現的症狀,多是單側開始發作頭痛,嚴重時會進展到雙側,常見但不一定會出現的特徵像是脈搏跳動一般的疼痛和抽痛。
  • 可能伴隨噁心、嘔吐、視力模糊、畏光和聲音的症狀;有些偏頭痛病患會有前兆,像是會看到閃電、直線看成鋸齒線的視覺變化。
  • 有時偏頭痛病患可找到一些誘發因子,例如壓力、經期、視覺刺激、氣候變化、睡眠障礙或刺激性飲料等。
  • 每次發作的時間約落在4-72小時左右。
  • 緊張型頭痛:
  • 通常是頭部雙側發作的疼痛。
  • 特徵多為環繞在頭部或頸部的緊繃和壓迫性頭痛,通常不會有偏頭痛患者會出現的相關症狀。
  • 症狀經常是逐漸出現,持續約半小時,嚴重時會持續疼痛7天。
  • 叢發性頭痛:
  • 多數屬於相當嚴重的單側眼睛周邊疼痛,伴隨單側自律神經症狀,如眼淚直流、鼻腔充血、鼻塞、眼瞼下垂、瞳孔縮小等症狀。
  • 發作時間相當快速且嚴重,可能持續15分鐘至4小時,可能在1天內發作數次。

Q:什麼人容易罹患頭痛?哪些原因會使頭痛找上我?

造成頭部痛覺的器官組織主要位於頭皮表面、腦膜底部、少數大血管、竇室及連接頭頸部的肌肉。

若以上提及的部位受到刺激或拉扯時,會經由神經傳導(像是三叉神經等)影響腦幹,進一步引發痛覺。神經傳導所需的化學傳導物質有血清素(serotonin)、腦內啡(endorphin)、腎上腺素(epinephrine)等都可能引發頭痛。

此外,近年來大眾使用3C電子產品頻率增多,越來越多人出現「螢幕症候群」,指的是「隨著用眼時間變長,容易疲累、頭痛」,又或是低頭族的頸部不良姿勢造成長時間連接頭頸部的肌肉緊繃,導致容易引發頭痛的問題。

Q:偏頭痛只會痛一邊?偏頭痛只是「症狀」不需要治療?

偏頭痛是「疾病」,需要治療! 不是所有偏頭痛都只痛一邊。

偏頭痛的4個發展過程:

前驅症狀

在偏頭痛發生前一兩天,身體的細微變化,即是警告將發生的偏頭痛:

  • 便秘
  • 情緒變化,從抑鬱到快樂
  • 食物的渴望
  • 頸部僵硬
  • 排尿增加
  • 體液殘留
  • 經常打哈欠

先兆

對於某些人來說,先兆可能發生在偏頭痛之前或頭痛期間。

每個症狀會逐漸開始,在幾分鐘內累積,可能持續長達 60 分鐘:

  • 視覺現象,例如看到各種形狀的亮點或閃光
  • 視力喪失
  • 手臂或腿部的針刺感
  • 面部或身體單側虛弱或麻木
  • 說話困難

發作

如果不治療,偏頭痛通常會持續 4 到 72 小時。

偏頭痛發生的頻率因人而異,可能久未發生或一個月發作幾次,可能會有以下症狀:

  • 通常在頭部的一側疼痛,也有可能在兩側
  • 跳動或脈搏的疼痛
  • 對光、聲音很敏感,有時對氣味和觸覺也會
  • 噁心和嘔吐

後期

偏頭痛發作後,可能會感到筋疲力盡、困惑和精神失常長達1天。

Q:偏頭痛的治療手段有哪些?醫師可能會為我做那些檢查?

診斷頭痛要先注意是否屬於 次發性頭痛 引起的症狀,若出現這些症狀,可能需要安排病患進行檢驗和影像學檢查,嚴重者需進一步專科轉診或急診就醫。

特別需要注意的症狀及徵候包括:

  • 首次發生最嚴重的頭痛
  • 突發性的嚴重頭痛
  • 頭痛合併神經相關症狀,像是意識改變、癲癇、視力受損、語言障礙、身體單側無力或感覺麻痺感
  • 病患本身具有特殊疾病,例如過去有癌症、凝血異常、免疫低下者
  • 伴隨發燒、體重減輕、持續劇烈嘔吐等沒有特別原因可以解釋的全身症狀
  • 原先的慢性頭痛有了新的型態變化
  • 會從睡眠中痛醒或睡醒後立刻頭痛發作
  • 年紀較大或是年紀很小就頭痛發作(例如> 55歲或是< 5歲)

有些症狀也有被提出,應一併考慮安排進一步的頭部影像學檢查:

  • 有局部神經學症狀
  • 運動或咳嗽會引發的頭痛
  • 最近有明顯型態改變的慢性頭痛、經過適當治療仍無法緩解的頭痛

「正確診斷」是頭痛治療的首要條件。

次發性頭痛的治療

對於細菌性腦膜炎,或針對外傷後的腦出血、嚴重鼻竇炎、頸部脊椎疾患和牙科相關的手術治療,抗生素屬於較緊急的治療。

原發性頭痛的治療

輕微的疼痛能藉由 調整飲食及生活型態 ,去得到症狀的緩解。

偏頭痛的患者,只要找到誘發因子,並在生活中避免這些引起頭痛的誘因,就能更有效預防頭痛發生。

藥物上會依據疼痛程度,選擇不同的止痛劑,有acetaminophen,NSAIDs到嗎啡類藥物皆可選擇;三環抗憂鬱劑、抗癲癇藥及麥角類藥物有時也會用來治療偏頭痛。

Q:偏頭痛要如何預防呢?

原則:

  1. 已知誘發因子→ 避開誘發因子(例如:食物、酒精、飲品、藥品、過敏原⋯⋯等)
  2. 不明誘發因子 + 偏頭痛規律發作→提前做預防性給藥,等痛起來才吃效果比較差
  3. 維持正常睡眠周期,避免熬夜、飲酒及咖啡等神經興奮物質

此外,根據近年來研究也陸續指出,以下補充物,對於偏頭痛的預防與減緩發作可能有效果:

  • 蜂鬥菜根萃取物(Butterbur Root Extract)→文獻證實有效
  • 輔酶Q10 (Coenzyme Q10)→少數文獻顯示有效,需更多證據
  • 維他命B2 (Riboflavin) →少數文獻顯示有效,需更多證據
  • 降血脂藥物(Simvastatin) + 維他命D3 →少數文獻顯示有效,需更多證據

Q:出現偏頭痛症狀,何時要趕快看醫生?

如果屬於經常出現偏頭痛的體質,需記錄下發作情況以及每次發作時的治療方法,再與醫生做討論。

如果具有以下任何跡象和症狀,可能表示有更嚴重的頭痛問題,須立即就醫治療

  • 非常突然的劇烈頭痛
  • 頭痛伴隨發燒、頸部僵硬、意識模糊、癲癇、視線模糊、身體任何部位麻木或虛弱→可能是中風的徵兆
  • 頭部受傷後的頭痛
  • 咳嗽、勞累、用力或突然運動後加劇的慢性頭痛
  • 50 歲後新出現的頭痛

ĒSEN小叮嚀

有時候頭痛起來幾乎沒辦法做事,若你屬於經常性有頭痛症狀的朋友們,在生活習慣調整後仍舊沒有改變下,建議就醫尋求幫助,切記不要一味的吃止痛藥!

參考資料

https://www.mayoclinic.org/symptoms/headache/basics/definition/sym-20050800

https://www.mayoclinic.org/symptoms/headache/basics/causes/sym-20050800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migraine-headache/symptoms-causes/syc-2036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