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是一種新型的冠狀病毒,命名為 2019-nCoV。截至今天(2020/1/31), 全球確診病例已達 9916 例 ,而中國確診病例高達 9782 起,造成 213 人死亡。其他國家確診 115 例包含台灣 9 例、泰國 14 例、日本 14 例、美國 6 例等。

繼 2003 年及 2012 年分別爆發的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和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之後,今年所出現的冠狀病毒變異體 2019-nCoV是過去二十年來感染人類的病毒中,出現的第三種冠狀病毒。中國、泰國、韓國和日本的最新消息也表示 2019-nCoV 與 SARS 和 MERS 等相關的疾病相比,臨床症狀似乎相對較輕。但不論如何,它都還是一個直得高度警戒的傳染性疾病。

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從哪裡來的?

2019 年 12 月,一群原因不明的肺炎患者出現了,而他們正巧與中國武漢的海鮮批發市場有關。

三名患有嚴重肺炎的成年患者於 2019 年 12 月 27 日入住武漢醫院。患者 1 為 49 歲女性,患者 2 為 61 歲男性,患者 3 為 32 歲的男性。

其中一名患者入院時表示沒有罹患慢性疾病,職業是海鮮批發市場的零售商。入院時的症狀有發燒(溫度 37°C 到 38°C 之間)病伴隨咳嗽、胸部不適。不久,他的咳嗽和胸部不適逐漸加劇,但發燒的現象有緩解。電腦斷層掃描(CT)結果確診肺炎。

之後,患者 1 和 3 後來痊癒,並於 2020 年 1 月 16 日出院。而患者2最初於2019年12月20日報告有發燒和咳嗽;發病後7天出現呼吸窘迫,並在接下來的2天內惡化(見胸部X光片,圖二)並插管使用呼吸器協助呼吸。

但不幸的,患者 2 在 2020 年 1 月 9 日死亡,且未獲得活檢標本。主管機關對這群肺炎患者的下呼吸道痰液及細胞樣本進行基因定序,發現了以前沒看過的 β 冠狀病毒。這種新型冠狀病毒從這群病患的呼吸道上皮細胞中分離,命名為2019-nCoV。

「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是什麼?它的致病性是什麼?

冠狀病毒是一種具有套膜的單股、正股RNA病毒(一條 RNA 序列)。廣泛分佈於人類,其他哺乳動物和鳥類中,並引起呼吸系統,腸道,肝臟和神經系統疾病。

在武漢肺炎之前,我們已知有六種冠狀病毒,會引起人類疾病。其中 4 四種病毒-229E,OC43,NL63和HKU1-普遍存在在人群之中。通常在免疫力好的成人中引起普通感冒症狀,潛伏期通常為3-7天。另外兩種病毒株包括 2003 年所爆發的SARS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跟 MERS (中東呼吸道症候群 Middle-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都屬於這類的病毒(SARS-CoV & MERS-CoV)。

這次武漢所爆發的不明原因肺炎,在病患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所分離出來的是一種的新型冠狀病毒(第七種),國際衛生組織 WHO 將它命名為 (2019-CoV),在基因序列上跟SARS CoV 很像,但不完全一樣。

雖然我們還尚未完全認識這種病毒,例如它從何而來、人與人之間的傳播能力…等等,但人與人之間的接觸 (飛沫、體液直接接觸)目前普遍判斷是導致疫情漸趨嚴重的原因之一。

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有什麼症狀?

據研究統計,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造成的常見症狀包含發燒 (98%)、咳嗽 (76%)、倦怠 (44%)。較少見症狀有痰 (28%)、頭痛 (8%)、咳血 (5%)、腹瀉 (3%)。55% 病人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從初始症狀到呼吸困難平均八天。

而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 的常見併發症則有:包括急性呼吸衰竭 (29%)、病毒血症 (15%)、急性心臟損傷 (12%)、續發性細菌感染 (10%),而大約 32% 患者會進加護病房。

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 的死亡率多少?

雖然最初的報導表明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是有限、甚至不存在的,但是依照現在的傳染模式,看起來還是會「人傳人」。儘管傳播力目前還不清楚,但就像其他兩種致病性人類呼吸道冠狀病毒——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 (SARS-CoV) 及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引起的爆發一樣,2019-nCoV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也很嚴重,截至 2020 年 1 月 24 日,報告的病例超過 800 個,死亡率約為 3% ,但是在華南市場初期所發現的41例個案中,就有6名患者死亡,死亡率甚至高達15%。

武漢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 為什麼會傳染給人類?

在了解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的嚴重度時,我們必須了解這個疾病的致死率跟傳染性。儘管目前我們對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性為何不太清楚,但目前看來不管是致死率跟傳染力跟 2003 年所爆發的 SARS 相比,這次的新型冠狀病的的傳染力較弱。

與SARS相似之處,很多野生動物都可以成為這種病毒的帶原者及傳播媒介,其中果子狸、蝙蝠、竹鼠等等都是冠狀病毒常見的宿主。而人類得病通常都跟在冬季與帶原動物接觸有關,例如這次武漢發生在海鮮的生鮮市場等等。冠狀病毒到底是怎麼從蝙蝠或帶原動物傳給人類的?其他中間有沒有 中間宿主?這些問題目前都還沒有定論。但能確定的是冠狀病毒是由動物傳到人,再人與人之間藉 由飛沫傳遞,進而造成疾病擴散。

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 傳播程度為何?為什麼需要我們的高度警戒?

「問題是,有沒有我們還沒發現的潛在的病人?還有沒有「未爆彈」?
雖然我們知道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定序跟SARS很像,也知道它(2019-nCoV)的致病性可能低於MERS-CoV和SARS-CoV。

但是,這種病毒的出現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能不能有效的控制這種病毒 「爆紅 Go Viral」?我們能不能防止大規模傳播、防止它在人類中造成大流行 (pandemic) 或地方性流行 (endemic)? 對於潛伏期中還未發病的病人我們是不適能確實防範呢? 在了解任何新興病毒的崛起時,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這個病毒所造成的疾病金字塔的形狀是什麼?有多少比例的感染者患上疾病?當中有百分之幾的人就醫?這三個問題代表了下圖所見的疾病金字塔。

另一個問題是,病毒本身淺在的傳播程度如何?目前為止,我們對於武漢肺炎病毒尚無可以用來繪製金字塔的流行病學數據。

我們從 SARS 還有中東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的經驗中,了解到一個新興病毒要能大規模流行,基本上它要能有效的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傳播。但是我們能否有效的診斷、發現疑似個案並加以處理或病毒本身致病能力也都是很重要的。

無症狀的 2019-nCoV 感染,或輕微症狀是否代表傳染性也較低?尚待確定。我們這個時候要思考的是,電視上說的都是有被「報」出來的。這些病毒大部分引起的症狀並不嚴重,但如果感染沒有引起嚴重的症狀,有些被感染的人(舞廳哥)可能最終不會就醫。這些人卻仍就會去上班、去旅行或上舞廳,間接傳染給別人,甚至可能造成跨國性的快速傳播。

院內感染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疾病快速傳播因素!

回顧台灣的經驗,院內感染看起來像是一個造成疾病快速傳染、且令民眾恐慌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多數 SARS 和 MERS 病例都跟院內傳染有關,有些是因為使用了院內的供氧設備。例如,一名 SARS 患者從香港到多倫多旅遊,就造成當地醫院產生了 128 例新的 SARS 病例。

在過去,沙烏地阿拉伯的一名患有 MERS-CoV 的患者,至韓國旅遊期間因為不舒服就醫,就導致當時韓國後續新增了 186 例MERS病例。我們從先前 SARS 和 MERS 造成醫療院所內群聚感染的經驗中可以發現,這種新興呼吸道冠狀病毒的危險程度是相當可觀的。

除了醫療機構容易受到新興冠狀病毒爆發的影響外,我們也要考慮健康成人是否可能成為疾病散播者。住院的的病人得到感染的風險本來就比較高,因為年齡和住院患者本身的身體狀況就比較不好,免疫力比較差,這些患有糖尿病、心臟病等等多重慢性病的病患,都是 SARS-CoV 和 MERS-CoV 不良預後的獨立預測因子。

但在院外,是否也有感染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的機會呢?

如果你是一個沒什麼慢性病的健康的成人,那這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可能不太會造成嚴重的疾病,甚至可能進入帶原的潛伏期,但這也代表你可能無法發 現你其實帶有病毒,然後間接的對一些身體本身比較不好的患者帶來相對高的罹病風險。

當新型冠狀病毒沒有造成嚴重的疾病表現時,其實會影響我們抑制病毒的傳播。(題外話:ēSEN高中的時候很喜歡玩最近爆紅的手遊「瘟疫公司(Plague Inc.)」,要一次殺死所有人的方法就是一開始不能有太嚴重的症狀,等到大家都被感染後,再一次把所有症狀開滿。)

如果大部分被感染的人都沒症狀或只有輕微的症狀(假設這些人能夠傳播病毒),則在診斷及發現這群人的過程便會變得複雜多,因為醫生們通常可以透過症狀(發燒)的觀察和接觸者追蹤,才能有效地防止病毒在更多人之間的散播,例如SARS和前陣子的伊波拉病毒的疫情控制皆是如此。

我們目前尚不知道武漢肺炎的 2019-nCoV 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能力多強,但我們能確定的是這病毒是有人與人之間的傳染性,如果這興行冠狀病毒能有效的傳播,它大流行的機率就會擴大。

為防止武漢肺炎的擴散,我們能做些什麼?

雖然根據目前的觀察,與 SARS 相比,它的致病力還沒那麼高,但以現行趨勢看來,我們有必要防止這個極具潛力的病毒,演變成大規模流行傳染病,進而造成全球公共衛生的不穩定跟經濟的損失。我們需要更積極的做好防疫措施,主動通報、自行隔離診斷並追蹤每個疑似個案,藉此阻止 2019-nCoV 的傳播。

再者,為了更近一步的了解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性,我們需要更多生物分子跟血清檢驗來更認識我們的敵人的有關的致病性、傳播性的流行病學資訊。這些相關資訊能幫助我們填好填滿流行病學金字塔中缺少的資料,而這些資料能幫助我們面對疾病的爆發時有更好的準備。

此外,新型冠狀病毒很容易在醫療院所中傳播,這也表示醫療院所需要在病患入院時做好更完善的感染控制,例如發燒病患的急診分流等等以識別潛在病例。

最後,在有動物、海鮮肉品交易的市場和其他動物設施上需要提高疾病預防的能力,並加緊研究這種新興病毒的可能來源。如果我們以這些方式積極面對這次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我們說不定能避免見識到2019-nCoV真正爆紅或大流行的潛力。

ĒSEN 的話

任何疫情的控制除了政府的防疫措施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個人的道德觀。自己有發燒、咳嗽、流鼻涕、呼吸困難、全身無力、肌肉痠痛的民眾應該自行隔離至少十四天並且主動通報1922疾病管制署通報。最近新聞報導一些從大陸地區返台的人士明知自己有感染的疑慮還不顧他人健康利益四處趴趴走是一個很不可取的事情。

目前看來因感染死亡的病例本身身體的狀況就不太好,其中年紀大於65歲、本身有慢性疾病在規則追蹤的病人本來免疫力就會比較差(例如高血壓、糖尿病、洗腎、自體免疫疾病、癌症等等),這不是只有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會造成你的危險,而是任何病毒、細菌對你都會有影響,所以出門在外一定要「勤洗手、戴口罩」有症狀「主動通報」!

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 的 5 大常見問題

這次的文章比較偏學術性質的討論,但這邊跟大家總結一下:

1、平均一個人可以傳染給多少人呢?
目前推測大約為 3.6–4.0,這也代表如果 72–75% 的感染控制住的話就能有效阻止傳播。
2、全世界的感染人數大約會有多少?
目前的公衛流行病學模組預測今年二月四號,武漢受感染人數會大約落在 19 萬人  。
3、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造成的常見症狀包含
發燒 (98%)、咳嗽 (76%)、倦怠 (44%), 較少見症狀有痰 (28%)、頭痛 (8%)、咳血 (5%)、腹瀉 (3%)。 55% 病人出現喘的症狀,從初始症將到喘時平均八天。
4、常見併發症包括:
急性呼吸衰竭有 29%、病毒血症 15%、 急性心臟損傷 12%、繼發感染 10%,約有 32% 的人會進加護病房。
5、死亡率 15% (高估低估難說),意即平均 6–7 個感染者中會有一位死亡。

怎麼預防飛沫傳染?保護自己、保護他人

  • 洗手:經常肥皂洗手,酒精洗手液等使用可以減少病毒與細菌。
  • 酒精消毒:外出回家後可用濃度75%消毒酒精噴霧自我消毒,再進家門。主動告知旅遊、疾病史:有症狀的人請主動撥打1922防疫專線並主動告知旅遊史
  • 請勿隱瞞旅遊史,尤其從疫區回來的人  

 資料來源

  1.  NEJM: A Novel Coronavirus from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in China, 2019: Na Zhu, Ph.D.,  
     Dingyu Zhang, M.D., Wenling Wang, Ph.D., Xinwang Li, M.D., Bo Yang, M.S., Jingdong Song,  
     Ph.D., Xiang Zhao, Ph.D., Baoying Huang, Ph.D., Weifeng Shi, Ph.D., Roujian Lu, M.D.,  
     Peihua Niu, Ph.D., Faxian Zhan, Ph.D., Xuejun Ma, Ph.D., Dayan Wang, Ph.D., Wenbo Xu,  
     M.D., Guizhen Wu, M.D., George F. Gao, D.Phil., and Wenjie Tan, M.D., Ph.D.et al., for the  
     China Novel Coronavirus Investigating and Research Team
  2.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A Novel Coronavirus Emerging in China — Key Questions  
     for Impact Assessment; Vincent J. Munster, Ph.D., Marion Koopmans, D.V.M., Neeltje van  
     Doremalen, Ph.D., Debby van Riel, Ph.D., and Emmie de Wit, Ph.D
  3.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Another Decade, Another Coronavirus, Stanley Perlman,  
     M.D., Ph.D.
  4.  The Lancet: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 China  
     Prof Chaolin Huang, MD; Yeming Wang, MD; Prof Xingwang Li, MD; Prof Lili Ren, PhD; Prof  
     Jianping Zhao, MD; Yi Hu, MD et 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