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相較男性需要更多睡眠?這件事是真的!

因為生理變化、心理壓力,以及照顧家庭的角色,讓女性更容易經歷睡眠碎片化。

長期累積的疲倦,導致女性平均每天需多睡 11 分鐘,才能恢復同等體力與精神。

研究顯示:女性失眠機率比男性高40%

有幼兒的伴侶關係中,女性夜間中斷睡眠的比例更是男性的4倍以上!

缺少的睡眠,長期下來會對情緒、心血管、甚至免疫力造成深遠影響。

🔸 月經、懷孕、更年期——荷爾蒙變化,讓女性容易入睡困難、夜間醒來、感覺累。

🔸 心理健康——女性焦慮與憂鬱比例,是男性的兩倍。這也直接影響睡眠品質。

🔸 照顧家庭與社會習慣——夜裡被孩子哭聲驚醒、擔心家務、牽掛親人,成了妳淺眠的隱形推手。

這11分鐘怎麼算出來的?

根據研究,女性在不同生命階段中,如月經週期、懷孕期間,以及更年期階段,都容易因為荷爾蒙變化而導致睡眠品質下降或睡眠中斷。例如,月經期間的腹部不適、偏頭痛或情緒波動,都可能影響入睡與深度睡眠的持續時間。

懷孕期間,女性可能因頻尿、腰痠背痛、胎動或焦慮情緒而無法獲得良好睡眠;而進入更年期後,雌激素與黃體素水平下降,常伴隨熱潮紅、夜間盜汗、心悸與情緒不穩,進一步影響夜間休息。

此外,女性罹患焦慮與憂鬱症的機率幾乎是男性的兩倍,這些心理健康問題本身就會擾亂睡眠節律。心理壓力也會因生活角色的多重負荷而加劇,特別是身兼照顧者與職場工作者的角色時,容易被家庭責任牽絆。例如,照顧幼兒或生病的家庭成員,經常需要在夜間應對突發狀況,無法擁有完整的睡眠時間,導致長期睡眠剝奪與慢性疲勞。

月經週期和更年期的賀爾蒙波動,讓女性總是難以入眠

月經週期對女性的睡眠影響往往被忽略。事實上,有將近1/3的女性在經期時,因為不適感,而出現入睡困難或睡眠中斷的情況。這不僅讓夜晚變得煎熬,也導致白天嗜睡、注意力難以集中、情緒波動加劇,影響工作表現與日常生活。

而進入更年期的女性,也面臨另一波嚴峻挑戰。高達85%的女性會在夜間經歷熱潮紅與盜汗,這些突如其來的體溫變化會讓人從睡夢中驚醒,甚至無法再次入睡。加上荷爾蒙劇烈波動帶來的焦慮、煩躁與心悸,使睡眠變得更加斷斷續續,影響整體健康與情緒穩定。

不論是月經還是更年期,這些生理週期並非短暫的身體變化,而是長期、持續影響女性睡眠品質的關鍵因素。

理解這些機制,才能更有意識地照顧自己,尋求適當的調節與支持,讓每一晚的休息不再是折磨。

3建議減緩賀爾蒙影響

與其被動承受,不如從日常生活中做出調整,讓身體擁有更好的恢復與適應力。

以下三個方向,是我們可以主動採取的小習慣,幫助減緩賀爾蒙變化所帶來的不適:

真正的健康,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學會傾聽自己、溫柔照顧自己。

面對賀爾蒙帶來的各種變化,我們無法完全控制,但可以透過生活中的小改變,讓身體有更多調整與恢復的空間。

從飲食、運動到休息,每一步都是在為自己累積平衡與穩定的力量。

🌷每個努力的女人,都值得被好好照顧、調節壓力,並學會掌握心身節奏,是獻給自己最溫柔且堅定的力量💛

👉🏻追蹤 @esenmagazine 看更多醫學知識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