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高血壓是指動脈血壓的持續升高,正常血壓為收縮壓小於120 mmHg,舒張壓小於80 mmHg。只要收縮壓超過140 mmHg 及/或舒張壓超過90 mmHg,就是高血壓患者。(下表皆為診間血壓)

要特別注意,人體的血壓會一直波動,如果1週內只有1、2次量測出150-160mmHg的收縮壓,不需要太過焦慮,應以長期的血壓數值為準。<div class="flourish-embed flourish-table" data-src="visualisation/7694806"><script src="https://public.flourish.studio/resources/embed.js"></script></div>

如果女性於妊娠期出現高血壓問題,則屬於「妊娠期高血壓」。

成因

依照成因分類,高血壓可分為原發性高血壓與續發性高血壓,

  • 原發性高血壓:原因不明,佔了高血壓案例的80 – 95 %以上,一般認為跟基因及環境因素有關。可能的危險因子有年齡、肥胖、家族史、高鹽飲食、飲酒、活動量低、糖尿病、血脂異常、腎臟損傷、心理社會因素等等。
  • 續發性高血壓:約5 – 10 %的高血壓案例為續發性高血壓,續發性高血壓能找到潛在原因,並進行治療。常見原因包含主動脈狹窄、腎動脈狹窄、甲狀腺機能亢進或低下、庫辛氏症候群、特定藥物影響。

症狀與症候

高血壓本身幾乎沒有症狀,患者通常難以自覺。但高血壓持續多年後,可能會引發心肌梗塞、心絞痛、主動脈剝離、腦中風、失智、腎臟病等疾病。

流行病學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的調查指出,2017年至2020年,全國18歲以上成人中,高達26.76%有高血脂問題,其中男性有30.04%有高血脂問題,女性有高血脂問題的比例略低,為23.57%。

檢測方式

  • 詢問病史
  • 血壓量測

在不同的量測地點與使用不同的量測方式,檢測血壓的標準值也不同。在醫院診間量測的數值為「診間血壓」,一般都是使用診間血壓作為診斷依據。在家中自行量測的為「家中血壓」 (home BP monitoring , HBPM) ,而長時間配戴血壓計的量測方式則為「動態血壓」 (ambulatory BP monitoring , ABPM) 。

<div class="flourish-embed flourish-table" data-src="visualisation/7692655"><script src="https://public.flourish.studio/resources/embed.js"></script></div>

  • 聽診,頸動脈、腹部、骨動脈是否有雜音,評估是否有週邊動脈疾病與腎血管疾病
  • 大於50歲的患者應特別注意收縮壓,小於50歲的患者則需特別注意舒張壓。
  • 測量身體質量指數 (body mass index,BMI) 與腰圍
  • 外觀檢查,是否有荷爾蒙分泌異常的狀況
  • 觸診,檢查甲狀腺與下肢脈
  • 心肺檢查,檢查是否有左心室肥大、鬱血性心衰竭等疾病
  • 眼底鏡檢查,檢查是否有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
  • 神經系統評估
  • 是否有陣發性高血壓合併盜汗、心悸、頭痛、臉色蒼白,懷疑是否為嗜鉻細胞瘤(pheochromocytoma)
  • 檢查腹部兩側是否有腎臟腫大或腫瘤,或有異常的主動脈剝離。

治療方案

生活型態調整

  • 鹽份:每日2-4公克
  • 酒精:男性每日小於30公克;女性每日小於20公克
  • 減重:22.5≤BMI≤25
  • 完全戒煙
  • 飲食:實施DASH飲食
  • 運動:每週至少進行3-4天有氧運動,每次至少40分鐘

降血壓藥物

可分為5大類:

  • 利尿劑
  1. thiazide類(常見副作用:抽筋、虛弱、噁心)
  2. 保鉀型(常見副作用:心悸、肌肉痛、肌肉無力、心律不整)
  • 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BB)(常見副作用:哮喘、代謝不良反應)
  • 鈣離子阻斷劑(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 CCB類)(常見副作用:頭痛、潮紅、牙齦增生、四肢腫脹、噁心)
  • ACEI類藥物(angiotensin –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常見副作用:嘴唇腫、舌頭腫、喉嚨腫、咳嗽,罹患妊娠高血壓的孕婦應避免服用)
  • ARB類藥物(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s)(常見副作用:頭痛、噁心、腹痛、口乾、胎兒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