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是近幾年愈來愈流行的戶外運動之一,不少登山者會挑戰百岳、玉山攻頂。登山不僅可增加身體活動量,還能放鬆心情、吸收大自然芬多精。但你知道只要攀登海拔超過2500公尺的高山,就有不小機會遭遇高山症嗎?高山症通常會在抵達逾海拔2500公尺山區後,6至24小時開始發作,初期症狀類似宿醉的感覺,若置之不理甚至可能會惡化成腦水腫,千萬不可輕忽。要預防高山症有許多方式,今天ĒSEN帶各位朋友們瞭解高山症成因及預防、急救所需的藥物和準備。

高山症三大類 哪種最可怕?

到海拔太高的地區旅行,會讓身體暴露在紫外線增加、低氣壓、氧氣稀薄的環境,若在攀登過程中高度改變速度過快,身體來不及適應稀薄的氧氣量,就有可能引發高山症。高山症可分成三種類型:

急性高山症(Acute Mountain Sickness; AMS)

多數高山症患者都會有急性高山症的症狀,在高於海拔3000公尺的地帶,約75%的人會出現輕微的症狀,急性高山症症狀可細分為三種程度:

  • 輕度:因缺氧產生的輕度頭痛、頭暈、失眠、噁心、疲勞、厭食、虛弱等,但若維持所處高度,身體適應幾天後,症狀會逐漸改善。
  • 中度:症狀開始干擾身體活動,可能出現嚴重頭痛、噁心和協調困難,需要降低海拔才有辦法舒緩不適。
  • 重度:即使在休息狀態下,也會感到呼吸困難,可能會無法行走,必須立即移動至低海拔地區就醫治療。

高海拔肺水腫(High-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HAPE)

缺氧狀態下,人體肺部的肺動脈壓會上升,導致肺部血管的通透性增加,進而使得血液裡的水分外滲到肺部,肺部累積過多液體,就會造成肺水腫。高海拔肺水腫患者休息時也會有呼吸障礙,包括不停喘氣、乾咳、胸悶等,還會感到非常疲倦、虛弱,甚至會有窒息感。隨著疾病惡化,患者還會出現呼吸困難、咳嗽帶血等症狀。高海拔肺水腫的致死率比另外兩種高山症更高,登山者若出現高海拔肺水腫的徵兆,應立即降低海拔高度,並獲取及時的醫療協助。

高海拔腦水腫(High-Altitude Cerebral Edema; HACE)

少數高山症患者會惡化成高海拔腦水腫,也就是大腦內累積了多餘液體,導致大腦腫脹,症狀包括嚴重頭痛、嗜睡、意識不清、運動障礙及失調、昏迷或暴力行為;出現腦水腫的症狀後(常先透過步態不穩表現),若未經妥善治療並降低海拔,可能會在24小時內死亡,高度應立即下降至少500-1000公尺

步態不穩怎麼判斷呢?

在平坦地面上,以腳跟緊接腳尖方式直線行走5公尺,若有無法直線前進、腳跟腳尖不對齊、跌倒等狀況即為步態不穩。

該如何防範高山症:登山前健康檢查

高海拔山區通常為較偏僻、醫療資源密度較低的地區,想到高海拔山區登山的朋友們,和本身患有心衰竭、肺動脈高壓、心肌缺氧(心絞痛)、鐮刀形貧血,與任何肺部疾病的朋友們,都應特別防範高山症,應在登山前諮詢專業醫師、接受身體健康檢查,以確保身體狀態足以適應及承受高海拔地區的環境;此外,也可以請你的家庭醫師開立高山症處方用藥,並依醫師指示服用藥物。

該如何預防高山症:藥物及登山途中準備

做完登山前的基礎健康檢查後,朋友們還可以詢問登山專業人士,並謹慎安排登山的速度,可避免氧氣量驟然下降而引發高山症。

在預防藥物方面,可以準備:

  • Acetazolamide (Diamox,丹木斯) :預防及治療AMS、HACE。
  • Dexamethasone:預防高山症的類固醇藥物。
  • 鈣離子阻斷劑Nifedipine、乙型交感神經促進劑β-agonist(Salmeterol)、Tadalafil(Cialis,犀利士)、Sildenafil(Viagra,威而鋼):預防HAPE。

除了上述幾款藥物之外,朋友們可能還聽過中藥「紅景天」可預防高山症。研究指出,雖然紅景天沒有直接預防或治療高山症的科學證據,但紅景天仍有提升高海拔地區爬升安全性的潛在作用。

高山症的症狀可輕可重,自身健康狀況和高山症風險有極大的關聯性,在前往高海拔地區之前,應諮詢你的家庭醫師,並進行基礎身體健康檢查,以做好萬全的登山準備!